家有儿子,身上这 3 个“缺点”别太管,长大都能变优点_阳阳_男孩子_家长

开元物业app
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开元物业app > 新闻动态 > 家有儿子,身上这 3 个“缺点”别太管,长大都能变优点_阳阳_男孩子_家长
家有儿子,身上这 3 个“缺点”别太管,长大都能变优点_阳阳_男孩子_家长
发布日期:2025-07-25 10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75

文/婷妈

小区里带孙子的张奶奶总说:“男孩子哪有不淘气的?我家小子小时候上树掏鸟窝,现在倒成了攀岩教练,还说多亏当年练的胆子。”

这话不假,养男孩就像种小树,有些看似“长歪”的枝桠,说不定是未来能抵御风雨的力量,别急着一刀剪去。

1、爱打闹疯跑,不是“没规矩”,是精力旺盛的生命力

朋友家的小航,从会走路起就没闲过:在沙发上蹦跳,和小伙伴追逐打闹,身上总带着磕磕碰碰的小伤口。

妈妈一度天天念叨“别疯了”,直到带他去学了跆拳道。教练说:“这孩子爆发力强,协调性好,是块好料子。”

现在的小航,不仅在比赛中拿了奖,还懂得“切磋不是打架”,和同学相处时既有活力又懂分寸。

展开剩余77%

男孩体内的“好动因子”,常被贴上“调皮捣蛋”的标签。其实那些奔跑、攀爬、打闹,是他们探索身体极限、释放精力的方式。

就像小狮子在玩耍中练习捕猎,男孩也在疯跑中锻炼反应力和意志力。

与其死死按住不让动,不如找个合适的出口——带他去球场、去郊外,让这份活力在阳光下绽放,长大后反而会变成敢闯敢拼的劲头。

2、犟脾气认死理,不是“不听话”,是骨子里的坚持

表哥家的儿子小远,三岁时非要自己穿鞋带,系了半小时没系好,气得把鞋子扔地上,却又捡起来继续系。

表哥想帮忙,他梗着脖子喊“我自己来”。后来学骑自行车,摔了好几次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不肯放弃,嘴里念叨“就差一点点”。

现在上初中的他,做数学题能熬到深夜也要解出来,老师说他“有种不服输的韧劲儿”。

男孩的“犟”,常让家长觉得“对着干”。可细想想,这份认死理的背后,藏着不轻易放弃的执着。就像小远系鞋带,他较劲的不是家长的帮忙,而是“我能做到”的信念。

如果强行打断说“你不行”,反而会浇灭这份心气;不如在旁边说“需要帮忙喊一声”,给他试错的空间。这份被保护的“犟脾气”,长大后会变成面对困难不低头的骨气。

3、爱拆家搞“破坏”,不是“瞎折腾”,是探索欲的萌芽

邻居家的阳阳,堪称“拆家小能手”:把闹钟拆成零件,用乐高拼出“会动的机器人”,甚至把妈妈的旧围巾剪成条做“披风”。

爸爸起初气得想揍他,后来干脆腾出阳台当“实验室”,买了电路玩具、手工材料让他折腾。

现在的阳阳,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拿了奖,还会帮家里修坏掉的小家电,说“拆开来看看就知道咋修了”。

男孩总爱对身边的东西动手动脚,在家长眼里是“败家”,在他心里却是“研究”。那些拆拆剪剪的“破坏行为”,其实是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在驱使。

就像阳阳拆闹钟,他想知道“指针为什么会走”,这种追问本质的精神,恰恰是创造力的起点。

与其骂他“捣蛋鬼”,不如给他一块安全的“试验田”,让这份折腾劲儿变成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,长大后说不定就是解决问题的高手。

写在最后

养男孩就像放风筝,拽得太紧会断线,放得太松会跑偏。那些让你头疼的“缺点”——爱动、认死理、爱折腾,其实是他们独特的成长密码。

别急于用“听话”“乖巧”的标准去修剪,多些耐心观察,找对引导的方式,那些看似扎人的小刺,终会变成保护自己、照亮前路的铠甲。

如果你家男孩也有这样的“小毛病”,或者有独特的引导方法,欢迎留言分享,咱们一起陪这些小男子汉慢慢长大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我是@婷妈alan,国家认证育婴师、家庭教育讲师,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,欢迎关注我,一起陪伴孩子成长。

发布于:广东省

Powered by 开元物业app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